首页 组织建设 党群建设 廉政建设 组织生活 专题学习 制度建设
主题教育 | 学习二十大 | 2022党建 | 2021党建 | 2020党建 | 两学一做 | 三严三实 | 科学发展观更多
 
共产党员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
上海机关党建网
上海监察网






 
您的位置: 专题学习 > 2022党建
专题学习 > 2022党建

社区“疫”线那些化身“大白”的SNAI人


   “我是党员,我报到!”封控以来,和上海千千万万的党员志愿者一样,有这样一群SNAI人,他们换上“大白”奋战在社区“疫”线,与社区干部、小区居民共同筑起社区防疫的安全屏障。平日里,他们是项目设计的专业主管,是服务学员的班主任,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任课老师,是在线教学幕后的技术大拿……此刻,他们是亮身份、冲在前的党员,是志愿服务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微信公众号架起一座“连心桥”

   公共管理培训部党支部孙春梅同志家住浦东新区,是本轮上海疫情最严重的行政区之一。她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加入小区志愿者团队。从最开始参与线下协助核酸检测、分发抗原试剂,到楼栋封闭后转为线上组织宣传工作,她运用自己丰富的项目设计和服务管理经验,梳理设计了小区志愿者团队组织框架和工作职责,更主动承担了宣传信息组的工作。她每天从居委、社工、楼组长处收集汇总小区内部的疫情动态,整理编辑后制作成简报向居民发布。微信公众号“陆家嘴花园一期志愿者团队”自4月开通以来,共发布小区抗疫简报、社区集采信息、防疫科普、志愿服务日记等信息46篇,公开透明的信息大大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效率,细致贴心的服务更有效缓解了小区居民的焦虑情绪。

   如今,小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现已达到了150名。随着志愿者团队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宣传团队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微信公众号内容形式正在不断丰富,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小区志愿者团队工作开展情况。一个微信公众号建立起了志愿者团队与居民互动交流的平台,更增强了特殊时期居委、志愿者和居民三者之间的互信关系。正如她所说,“志愿者工作有苦有累有委屈,但看到社区中那些年过半百的志愿者们仍选择奋战在第一线,我的内心是震撼和感动的。志愿服务是让人走近人,更是让心贴近心的过程”。

   一个月的“抗疫长跑”诠释坚持的力量

   公共管理培训部党支部的蒋志明同志居住在青浦区徐泾镇,原定3月搬离小区的他,却因疫情封控暂时留了下来。从3月17日小区第一次核酸检测开始,他就变身“大白”投入小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到4月17日已经是整整一个月了。他先后协助完成了10次核酸检测工作,包括PDA扫码、秩序维护、上门检测等。第一次上岗的情景他记忆犹新,当天负责PDA扫码的志愿者无法如期到岗,社区居委书记立刻调整了分工,他临危受命当起了“扫码僧”。除了协助完成小区现场的核酸检测,他还要与医务人员一起跑楼,为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群及确诊阳性的楼栋居民提供上门核酸服务。这其实是一个接触人群广、潜在危险大、工作时间久的“高危”岗位,但他却没有动摇或退缩。在不测核酸的日子里,他也没让自己闲着,在完成居家办公任务的同时,仍积极参与小区保供物资分拣、装袋和搬运的工作。

   志愿服务仍在进行中,一批批党员在抗疫鏖战中坚持着。他说,“我是一名跑步爱好者,曾参加过几次马拉松,其中最为艰难的时刻是在30公里处,身体已经开始疲惫,双腿有点不听使唤,这个时候就需要足够的信念和意志力,坚持再坚持,才能抵达终点。现在,我也坚信,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们也定能迎来这场战疫的胜利!”

   一个楼组长的任务清单串联起居民所需

   教研部第二党支部刘梅玲同志居住在青浦区徐泾镇,自3月30日至今仍处于“足不出户”封控状态,在完成线上教学任务之余,她以楼组长的身份服务楼栋居民。在小区发出建立楼栋微信群的号召下,她主动联络楼栋居民,加入楼栋微信群,并开始担任临时楼组长。基于小区“居委-小区-片区-楼栋-住户-个人”的抗疫组织模式,作为楼组长,她主要负责本楼栋抗疫工作的具体组织和执行,包括组织核酸检测、组织抗原检测、组织楼栋公团、组织物资发放、组织楼栋配药、审阅疫情快报、信息上传下达等。截至4月20日,组织楼栋居民参与小区全员核酸检测12次、全员抗原检测10次,参与小区物资团购25个,协助发放物资6次,统计配药需求7批次,协助更新小区疫情快报28期。

   从检测安排、信息发布,到物资发放、团购协调,再到药品采购,楼组长的任务清单串联起了楼栋25户居民的隔离日常,也描绘出上海基层抗疫的图谱。这里有党员的志愿行动,也有邻里的守望相助。在她忙于线上教学的时候,有楼里两位邻居的协助和隔壁楼组长的关照,楼栋抗疫事宜也得以顺利完成。她说,“在足不出户的22天里,我听到了一些负面声音,但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业委会主任、片区志愿者、小区楼组长、左邻右舍们的积极乐观、机敏智慧和勤劳勇敢,更在工作、生活和抗疫三重奏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

   三种角色无缝切换的一天

   综合培训部党支部李永康同志居住在徐汇区凌云街道,自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以来,他先后参与抗疫志愿服务30次,服务时长超过150小时。上午,他是核酸信息采集员,在小区核酸检测协助完成扫码登记、秩序维持等工作;下午,他是社区防疫消杀员,与队友一起完成小区地面和楼栋环境消杀工作;晚上,他又是社区物资快递员,协助完成社区物资收发、团购转运等工作。穿着“大白”防护服,他经历过“火里”、“水里”、“风里”等恶劣天气的考验,沐浴过清晨5点的阳光,也遥望过夜晚10点的月亮。他像志愿服务队的“自由人”,不怕累、肯吃苦,从容地在三重角色中来回切换。他说,“抗疫为青春留下了火热的印记,我也在一次次角色切换中见证了自己的成长,相信点点志愿微光必将汇聚成胜利解封的曙光,上海必胜!”

   一个志愿服务“多面手”的担当

   信息部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吴哲宏居住在宝山区顾村镇,作为一名资深志愿者,他早已习惯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还参加过蓝天救援防护培训,这些经历都有助于他在社区封控期间很好地完成各项任务。作为小区封控期间志愿者的主力,他全程参与小区核酸检测、抗原自测组织工作,还参与小区物资发放、快递分发、楼栋消杀等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2小时。在完成社区志愿服务分内工作的同时,他还主动承担了系列“分外”任务。他联系小区内掌握急救技能的居民,组织了一支急救队伍处理突发状况,并积极沟通社会急救公益组织协助解决本小区无法处理的紧急事务。此外,他还参与顾村镇团委组织协助其他小区封控志愿服务、蓝天救援协助黄埔等区疾控中心消杀服务等志愿活动约65小时。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他说,“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在行动,我也只是希望自己能出一份力,竭尽所能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前,上海正全力推进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全市正处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一个个“大白”点亮了疫情中的微光,凝聚着我们可以继续前行的勇气。咬牙坚持,这是“共克时艰”,也是“共同奋斗”。

 



网站群: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远程教育|中国会计视野网站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