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用行动温暖这座城”——教育发展基金会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9月5日,第十届上海“公益伙伴日(月)”在主会场上海公益新天地园拉开帷幕。本届公益伙伴日(月)由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主办,以“温暖这座城”为主题,聚焦人民城市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参与,倡导“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教育发展基金会党支部全体党员当天参加了本次公益展,深入学习优秀公益项目的开展形式,取得的成效,并与部分优秀参展基金会做了深入沟通调研。

“中华慈善日”是在2015年12月,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提出,于2016年3月16日,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表决上通过,同年9月1日正式施行。实施当月,全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迎接首个“中华慈善日”的到来。 2019年9月2日,民政部在第四个“中华慈善日”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中华慈善日”标志。之所以将“中华慈善日”定在9月5日,也是为了与国际慈善日接轨。



今年的9月5日是第五个中华慈善日,也是上海举办的第十个“上海公益伙伴日”。今年以“温暖这座城”为主题,围绕城市温度、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社区治理、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等相关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宣传展示了若干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慈善个人等上海公益慈善力量在抗击疫情中所作的贡献,并为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上海市提名奖和入围奖获奖对象颁奖。

在去参加本次现场学习之前,支部全体党员还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关“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等讲话精神。
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 这两者是“精准扶贫”必要素。
扶智就是从文化水平、知识素养、智慧能力方面帮助被帮扶者。其目的是争取使各种外因的大力帮扶与积极的内因共同作用,在党和政府一系列帮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尽快摆脱贫困,真正实现脱贫。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们接受良好教育和专业能力,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要真正实现全面小康这一宏大的目标,就需要脱贫攻坚过程中,多扶智,让贫困人口不再是显得那么“愚”,多点智慧,就能够拥有本领,就能够多点聪明,逐渐成为社会的劳动者和奋斗者。
教育发展基金会即将开展的援藏扶智项目,将秉承总书记的扶贫工作核心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持以人为本,通过切实有效、更精准、更有力的公益举措,真正做到扶智,驰而不息地与贫困作斗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