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建设 党群建设 廉政建设 组织生活 专题学习 制度建设
主题教育 | 学习二十大 | 2022党建 | 2021党建 | 2020党建 | 两学一做 | 三严三实 | 科学发展观更多
 
共产党员
党建网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
上海机关党建网
上海基层党建网
上海监察网
上海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青浦区委员会党务公开网
息村家园网址






 
您的位置: 专题学习 > 2020党建
专题学习 > 2020党建

【四史学习】党课人人讲”四史学习活动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阅读分享会顺利举行


    9月1日下午,研究生部党支部、研究生党总支、财务资产部后勤部党支部在行政教研楼举办9月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为研究生部党支部“党课人人讲”系列“四史”学习活动,主讲人为钟雪冰同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92篇。钟雪冰同志选取了其中的文化自信,分别从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了解“文化”与“文化自信”、怎样才算是文化自信呢?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在谈到文化自信内涵时,她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能在一堆使用刀叉吃饭的人里面淡然的使用筷子,对待老外不卑不亢,文化自信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认同,对自我行为方式的客观认知。”在她看来,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来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组成,是一个有根有魂的聚合体。

    随后,三个支部每位共产党员先后发言分享了学习心得体会。研究生部党支部书记李昕凝同志说:“我们所要强调的文化自信是什么呢?文化,不是抱残守缺,也不是圈地自萌,文化要能活起来,要能传播,要能成为生产力,要能影响人们的生活,才能不仅仅是一个存在历史或记忆中的符号,才能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自信的背后是实力。经济实力不可或缺,一个羸弱的国度的文化很难拥有感召力,现在我国经济的腾飞已使我们具备了文化复兴的基础。” 财务资产部后勤部党支部老党员方永安同志侃侃而谈了他的家乡安庆很多值得学习和传承的优秀文化,如“铁面御史” 左光斗、桐城“六尺巷”典故等,从他的神情和话语中流露出了无限的自信,激起了在座的每位党员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支部其他党员同志也生动而深刻地交流了阅读书籍和学习本次党课的感言。

    通过本次“党课人人讲”四史学习活动,党员同志们深刻体会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大家也清楚地认识到今天我们的文化复兴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传承文化自信任重而道远。


部分发言附录如下:

李昕凝

作为拥有五千年璀璨历史文明古国的中华儿女,提起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没有人不会挺直了腰板说,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那么我们所要强调的文化自信是什么呢?文化,不是抱残守缺,也不是圈地自萌,文化要能活起来,要能传播,要能成为生产力,要能影响人们的生活,才能不仅仅是一个存在历史或记忆中的符号,才能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坐在咖啡厅里与三两好友闲谈可以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时尚,源于三百年前塞纳河左岸咖啡馆里坐着的,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旷世佳作的法国先贤。自信的背后是实力。经济实力不可或缺,一个羸弱的国度的文化很难拥有感召力,现在我国经济的腾飞已使我们具备了文化复兴的基础。然而我们的文化实力仍有待激活,一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够,二是对新中国文化的挖掘和探寻不够。

肖舒羽

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理清文化的自我认知,即怎么看待自己,时刻不忘自己是谁;其次,态度上要既不自卑,也不自满,真正的自信不是“我的比你们都好”,而是“我的很好,但我也包容并尊重所有人的”;再次,在传播文化时,要注重宣传战略和手段方式的创新,不能一味灌输或太过直白地做简单重复的表述,而是要与时俱进地选择合适的方式,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刘荣光

文化自信是一个人、一个组织内心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促进自身进步发展的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通过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文化自信的内容,感触最深的是传承文化自信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但通过学习认识到,今天我们的文化复兴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首先,我们要传承好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先做好浩如烟海又支离破碎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重建工作。其次,文化都是有时代性的,文化传承不仅是恢复传统的历史文化,更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具有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血液,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中贡献我们的智慧,留下我们的遗产。这更是一项伟大的使命。再次,我们要做好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文化的不是死的,不是写在书里,传播在学者的讲坛里的,他应该是被社会、国民,被每一个人践行的活的文化和规范。这方面我们是有着极大的道德和文化赤字。最新公布的世界各国文明素质排名,日本再次蝉联第一,我们排名在世界150多名。要提高国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发挥文化的教化民众作用和引领社会的作用,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李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丢掉了文化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习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践行文化自信,从自身影响每个小家,进而为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贡献一份力量,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将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崔景瑞

文化自信并非凭借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提倡固守本国文化,而是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本民族的文化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5000 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孕育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灿烂夺目的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意味着要对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的和风细雨浸润群众的生活,进而唤起基层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忱。

邵瑞珍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坚定信念。任何道路、理论、制度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离开了文化的滋养,道路、理论、制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拥有自觉的文化价值导向,会让我们的社会发展步伐变得稳固、坚定而持久。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

吴国强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一定是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底气、资格、理由坚定文化自信,不负这个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上,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更需要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锻造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找准文化自信的落脚点,一个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中华民族,才更有吸引力、更值得尊敬。

张海玲

坚定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不是虚无缥缈的名词。首先它是建立在上下五千年华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建立在勤劳智慧的华夏子孙于这片热土不断变革的社会发展之上而为之奋斗。坚定文化自信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的学校也一直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弘扬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感召儿童心灵、用优秀文化武装儿童头脑、用民族文化引领儿童思想,才能更好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娃娃的心中扎根、发芽,不断传承创新。让传统文化中经典、艺术、民俗形成相互关联性和整体性,构建了完整的传统文化课堂,对孩子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康瑜珊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自我认知的提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方永安

钟书记结合她的家乡-邯郸古城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优秀电影为切入点来讲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是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我的家乡安庆,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传承的优秀文化,如左光斗为官清正、磊落刚直,被誉为“铁面御史”,桐城“六尺巷”典故,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最近支部组织观看的《八佰》,这些英勇的战士舍死忘生地与敌军拼死搏斗,只为让世人得到一份和平与安宁,这样的舍得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后人。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宣传,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小时候上学时学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和中学地理书中介绍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内容至今印象很深。



网站群:上海国家会计学院|APEC金融与发展项目|远程教育|中国会计视野网站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版权所有